- 罗鑫宇;杜淑宁;陈栋;
目的:比较显微牙周手术与传统牙周手术术后软组织早期愈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4只成年家犬(12~14月龄,体质量为6~7千克),共24个颊侧牙龈手术位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显微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器械、采取肉眼下操作,显微组使用显微器械、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5 d观察并记录创口情况,术后3、5 d对术区取样并固定,垂直于切口制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抗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天狼星红染色,经高分辨率病理切片扫描分析系统扫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另外,在腭侧黏膜上选择2个对称位点进行切口形态观察,对照组在肉眼下实施手术操作,显微组在手术显微镜下实施手术操作。结果:超景深显微镜观察显示,显微组切口切缘组织损伤较少,无明显撕裂痕迹。大体观察,两组均无感染,对照组组织水肿程度较重,切口处痕迹明显,术后5 d早期切口愈合指数达到1级的比例,对照组为33%,显微组为83%。术后3 d,对照组组织炎症反应较为明显,炎症反应评分高于显微组(P<0.05)。术后5 d,显微组组织上皮封闭较好,结构较完整,再上皮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天狼猩红染色组织,术后5 d,显微组组织中Ⅲ型胶原纤维面积占比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牙周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技术,对组织的损伤较小,组织反应较轻,能够较好的保存组织结构;有利于切口封闭,手术后愈合速度较快,愈合质量较高。
2024年08期 v.29;No.258 44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梁金;王坚;王珂;刘彦;
目的:本研究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来评估上颌第一和第二前磨牙根管系统的形态和增龄性变化。方法:我们收集了724位患者的上颌第一、第二前恒磨牙的CBCT资料。将这些患者分为六个年龄段:15~24岁年龄组、25~34岁年龄组、35~44岁年龄组、45~54岁年龄组、55~64岁年龄组和≥65岁年龄组。我们根据Vertucci分类法对上颌第一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形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测量了颊侧髓角高度,舌侧髓角高度,髓室顶-釉牙骨质界,颊舌髓角间距,髓室底-釉牙骨质界,颊侧牙本质厚度,颊舌向根管径,舌侧牙本质厚度,根管口间隔距离,近中牙本质厚度,近远中髓腔径,远中牙本质厚度。结果:在第一和第二前磨牙根管形态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没有显示出男性和女性之间牙根数量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年龄段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中,颊侧髓角高度、舌侧髓角高度、髓室顶-釉牙骨质界、颊舌髓角间距离、颊舌向根管径和近远中髓腔径度都会减小。在这些指标中,颊侧髓角高度、舌侧髓角高度、颊舌髓角间距离和近远中髓腔径度的变化是一致的(P<0.01),并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侧牙本质厚度和舌侧牙本质厚度,以及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近中牙本质厚度和远中牙本质厚度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厚,其中近中牙本质厚度的变化是显著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和第二前磨牙根管形态与性别的关系分析与性别无关;其根管系统的增龄性变化可以归因于牙本质沉积和继发性牙本质形成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根管系统的形状和增加其复杂性。
2024年08期 v.29;No.258 448-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李诗雅;黄辉;王利娟;汤晨;周燕萍;杨慧;潘晓婷;李慧;
目的:比较终末冲洗液(Octenisept~?、2%Chlorhexidine、5.25%NaClO、2.5%NaClO、1%NaClO、Saline)对两种根管封闭剂(iRoot SP、AH-Plus)的牙本质小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最佳的终末冲洗液和根管封闭剂配伍。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单根管前磨牙72个,截冠标准化牙根长度为(14±0.5)mm,用TF镍钛系统根管预备。根据不同终末冲洗液随机分为6组(n=12)进行终末冲洗,A组Octenisept~?, B组2%Chlorhexidine,C组5.25%NaClO,D组2.5%NaClO,E组1%NaClO,F组Saline。充填时,根据不同的根管封闭剂再分为2个亚组(n=6),1组iRoot SP,2组AH-Plus,封闭剂染色,单尖法充填根管。距离根尖2 mm,5 mm,8 mm处各制备0.1 mm厚的切片,置于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并测量封闭剂的牙本质小管平均最大渗透深度和渗透面积比。结果:所有样本根冠、中、尖三个部位均能观察到根管封闭剂渗入牙本质小管。3个部位之间的渗透性分布(渗透距离、渗透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01)。牙本质小管最深渗透距离方面,无论是何种根管封闭剂,在根冠部和根中部,5.25%NaClO组显著高于NS组(P<0.05);在根尖部,NaClO组均高于其余组(P<0.05)。牙本质小管平均渗透面积方面,在所有根管段,封闭剂为iRoot SP时,高浓度NaClO组(5.25%、2.5%)显著大于其余组(P<0.05);封闭剂为AH-Plus时,在所有根管段,高浓度NaClO组显著高于NS组(P<0.05)。结论:高浓度NaClO终末冲洗的牙本质小管渗透表现较佳;封闭剂iRoot SP的牙本质小管渗透面积稍优于AH-Plus;5.25%NaClO终末冲洗配合iRoot SP渗透性效果优于其它组合。
2024年08期 v.29;No.258 456-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郑桂婷;项坤;李午丽;王璐;孙成;李颂;
目的:评估牙科手术显微镜(DOM)结合超声根管治疗仪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额外根管即近中中根管(MMC)和远中中根管(MDC)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21年06月至2024年06月进行根管治疗的166例患者175个下颌第一恒磨牙,均利用显微镜观察结合超声清理,探查并疏通根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额外根管(MMC/MDC)总的发现率为17.14%,其中25个患牙发现MMC(14.29%),5个患牙探查到MDC(2.86%),MMC发生率高于MDC(P <0.001)。各年龄组间MDC/MMC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MC/MDC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同时左右两侧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OM和超声根管治疗仪的联合应用有助于牙科医生探查和疏通额外根管(MMC/MDC),有利于控制根管系统内感染,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
2024年08期 v.29;No.258 462-46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 翁训奔;潘乙怀;侯增涛;渠元菊;蔡志斌;
目的:评价现实增强技术辅助开髓的准确性。方法:将60个前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固定在石膏模型中。实验组在AR程序辅助下进行开髓入路的创建,对照组则使用常规开髓方式进行开髓。开髓后的牙齿再次进行CBCT扫描评估开髓入路创建是否成功,并计算实际入路与规划入路的角度偏差、冠部及根部水平距离偏差和物质损失量。结果:实验及对照组共计60个离体前磨牙根管均成功定位,且经术后CBCT评估开髓入路创建成功。实验组及对照组物质损失量平均值分别为6.66 mm~3和22.74 mm~3;入路整体角度偏差平均值分别为13.96°和21.69°;冠部及根部水平距离偏差分别为1.19 mm/0.91 mm和2.77 mm/1.75 mm。实验组所产生的物质损失量和入路角度偏差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冠部及根部水平距离偏差中,实验组也显著小于常规开髓组。结论:使用AR辅助开髓能够获得更好的入路角度以及更少的物质损失量。
2024年08期 v.29;No.258 46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刘雨欣;崔芷铭;吕博;曲柳;薛明;
<正>对于根管治疗后仍持续存在的根尖周炎症,当非手术再治疗不可行时,显微根尖手术(Endodontic microsurgery,EMS)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1])。而当患牙颊侧皮质骨较厚时,精准定位根尖以获得尽可能微创的入路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2])。
2024年08期 v.29;No.258 47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卢嘉蕊;骆鋆攀;黄湘雅;权晶晶;
<正>数字化在口腔医疗体系中逐步普及。数字化静态导板辅助显微根尖手术,又称靶向导板显微根尖手术(Targeted endodontic microsurgery,TEMS),是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进行数字化扫描和3D打印制作的导板辅助下,使用环钻精准去骨、切除根尖及病变软组织。数字化椅旁CAD/CAM优化了传统修复流程,能增强患者修复患牙的意愿,降低患牙折裂风险。本文报告了1例应用数字化静态导板与数字化椅旁CAD/CAM对后牙根尖囊肿分别进行了“根方”及“冠方”的联合治疗的病例。
2024年08期 v.29;No.258 475-47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 黄丽珊;劳思颖;李思雨;杨雪超;
<正>近年来,静态导航和动态导航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中。然而,手术的精准性受导板的就位及稳定情况影响。在动态导航手术中,配准器变形或移位容易增加手术误差,且安装的追踪定位装置使得手持设备更加笨重,术者需要手眼协调,增加了技术敏感性。
2024年08期 v.29;No.258 48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